发布时间:2020-10-16 关键词:疫情之下, 我对于孩子留学的思考
摘要:看点新冠疫情给留学生带来了诸多挑战,许多准备留学的家庭也开始重新审视未来的规划。疫情之下,该不该继续出国留学?对于这个问题,一位在世界500强供职,家有12岁女儿的学霸妈妈给出了她的回答:继续让孩子出国留学!对于这一选择,这位妈妈有着自己独特的考量。
看点新冠疫情给留学生带来了诸多挑战,许多准备留学的家庭也开始重新审视未来的规划。疫情之下,该不该继续出国留学?对于这个问题,一位在世界500强供职,家有12岁女儿的学霸妈妈给出了她的回答:继续让孩子出国留学!对于这一选择,这位妈妈有着自己独特的考量。
这几个月,我参加了三场国际高中的招生会。两场线上,一场线下:一所是英国公学的中国分校;一所是英国公学与中国的合作办学学校;一所是省重点中学的国际部。从校园环境、师资力量到办学背景、教育理念;从课程设置、活动开展到升学指导,标化考试指导;从往届学生成绩、录取高校、在高校中的各项表现到目前招生的各项要求、招生考试详情;
当然,还有收费情况、奖学金设置。我使出多年前应对高考的认真劲儿,对这些知识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吸收、了解学习、甄选比较。每一次的招生会,我都会提前几天准备一个专门的小本本,想到什么问题随时记下来,以备会后咨询招生老师。如果你以为我家娃今年升高中?嗯……那是三年后的事情。我的孩子今年12岁小升初。什么?操心得太早?不不,一点儿不早。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还有很多人问我的:今年疫情在全球闹成这样,还让孩子留学吗?
当然!为什么我继续选择让孩子出国?
1. 全球化趋势不会改变
2020新冠疫情对留学的影响毋庸置疑,但疫情终会过去,全球化趋势大局上并不会改变。QS相关报告显示,真正因为疫情放弃留学的中国学生,仅占4%。尤其是对孩子的学业规划清晰且明确,也为留学付出了多年努力的家庭,更不会轻易改变,一切会沿着这条路继续走。
2. 高考有它的弊端
诚然,我是高考的受益者。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胜出,得以拥有选择城市、选择工作的权利,能够来到这座人居环境优越的特区,拥有在别人眼中光鲜的职业,过着有车有房衣食无忧的生活。我感谢高考,感谢当年努力学习的自己。但一定程度上,我受限于高考,且影响深远。就说选专业的问题。几乎所有的高考生,都是考完后根据预估分数填写志愿,一般会填报能够得着的的学校,再填报能够得着的的专业:学校好不好,看的是学校是不是清北交复、985、211的分类;专业好不好,看的是热不热门,香不香,毕业后好不好找工作,薪资高不高。
至于是不是喜欢这个专业,适不适合这个专业,工作后的职业幸福感、满足感,都不重要,没有人关心。别人不关心,父母不关心,甚至自己也不关心。因为长期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”,18岁成年了,我依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,不知道以后能做什么,选专业这事儿还是交给爸妈吧。至于因为追求热爱而坚决与父母做斗争的戏码,或许有,但我没见过。记得当年我爸说,金融行业稳定、收入高,就学金融吧。于是我就去学了金融。时至今日,做银行17年,我既没有一见钟情,也没有日久生情,不爱就是不爱,没办法。没有热爱,就难有成绩。工作于我,是谋生的工具,仅此而已。
3. 我不希望孩子重走我的老路
无论男女,都怕入错行。
我希望她能够多接触,多体验,早早发现自己的天赋与兴趣所在,并能勇敢、坚定地追寻,有热情,有动力,能体会到工作带来的幸福感。
这一方面需要孩子有想法,有独立意识,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00后孩子在这点上天然地比父辈强。而另一方面需要我们的基础教育系统更加广博,有对应的课程设置,能够呵护孩子兴趣的萌芽。
小升初的暑假,大多数妈妈们争先恐后地给孩子报了所谓的衔接班,其实就是把七年级上学期的所有课程全部学一遍。
中国家长信奉先人一步,培训机构加剧贩卖了焦虑。女儿除了一直在学的英文和古筝,啥班没报。每天晚饭后,没有作业的她与我边散步边聊天,这是一天中最放松惬意的时光。
散步后回家,冲完凉拥坐空调房一起看会儿IPAD,有时是BBC纪录片,有时是孩子们喜欢的综艺。
有一天女儿告诉我,乐华娱乐和哇唧唧哇现在综合实力不是最强,但是后劲很足。《浪姐》里的评委杜华就是乐华的老板,一看就厉害,哇唧唧哇的老板龙丹妮也很强。
我有些诧异:“原以为你对明星有兴趣,没想到你对背后的经纪公司有兴趣。” 女儿说:“主要对经纪公司怎么赚钱感兴趣。”
我告诉女儿,国际高中有经济学课程,不仅有理论,还有调研、商赛、实践等各种活动,可以充分保护、发掘、培养学生的兴趣,还可以先修大学课程,让学生体验未来的大学经济类专业,看自己是不是真正适合。
或许就因为这广泛的体验,女儿就此找到了真爱,明确自己喜欢什么,要学什么;也或许发现自己并不适合,没关系,可以再寻找,再尝试。
女儿听得眼神发亮,充满期待。
4. 就课程设置看,海外大学更好
说到课程设置。都说国内大学学习的内容和实际脱轨严重,就我个人来说,的确如此。我大学学的东西,工作后几乎都没用上。
诚然,这世界变化快,终身学习已是必须。但单就大学学习内容来看,几乎没有实操,没有实践机会,多为干巴巴空泛的理论,价值不大。四年大好的青春,应该花在有价值的学习上。
另一方面,海外大学的专业设置更丰富,有很多跨学科的专业,更能锻造适应未来的复合型人才。
比如牛津的专业PPE(哲学+政治+经济),旨在培养有深刻思想,懂政治,也懂经济的人才,国内只有清华等少数高校设置了该专业。
历史+经济,也是女儿非常向往的专业。她是历史迷,尤其迷春秋战国和三国两晋南北朝,近来对经济也很感兴趣。
而国内的文理分科泾渭分明,历史只招文科生,经济是文理兼收,但二者结合的专业没有听说过。
历史在国内也一直是一门不太被重视,或者被认为是背一背就可以的学科。甚至女儿因为爱历史,还遭遇过不理解和不屑一顾。
但这门学科,在国外却被王室和政界精英奉为的专业之一。它也是我心头爱的学科,我认为非常深刻厚重有内涵。
为什么本科才让孩子出国?
“小学初中上公立学校——高中上国际学校——大学去海外留学”,女儿基本上已经确定了这样的求学路径。
我们没有选择更早让孩子出国,原因嘛,最根本还是经济因素,这对中产家庭很重要。
当然,还有其它的考量。
1. 孩子中文一定要好
中文是我们的母语根基,文化的根。
记得女儿小学二年级的一天,在小区,她追着一只白色的蝴蝶,蝴蝶飞入了一片白色的花丛中。女儿气喘吁吁张口就道:“儿童急走追黄蝶,误入菜花无处寻。”
虽然眼前的并非黄蝶,但我知道女儿懂得这首诗。这样美好的诗词、意境是她一辈子的文化滋养。
2. 父母在孩子身边的家教很重要
有些品质,比如自信,独立,思辨,质疑权威,也可以在国内教育中习得,当然,更多的还是依赖于家庭教育。
我们都知道国际教育中,思辨是很重要的思维品质,但在国内教育下的孩子身上,这是稀缺品质。
但这也不能完全让教育背锅。
当孩子不听从父母被视为忤逆、不听话的时候,你不能一边斥责孩子顶嘴,不听话,一边怪孩子不独立、不自信。
孩子的话不被听见、不被认同,你让他怎么自信?什么都听大人的,你让他怎么有独立思想?
所以,我允许女儿和我顶嘴,虽然有时也会极力压制怒火。我依然会鼓励她说出自己的想法,在大的原则下,她有选择的自由。她的观点,即使我不认同,也不会嘲笑或立即反驳,而是让她陈述理由。
新三国演义剧照
在学习《三国演义》的时候,老师让孩子写自己喜欢的三国人物,大多数学生写的是诸葛亮、刘备、关羽,女儿写的是周瑜和曹操。
她用《三国志》作比对,以史实证明:
周瑜实在是一个大度、有智慧的人,人又帅,三国男神;
而曹操有才、教子有方、后宫管理得也不错。
我对她大加赞赏,我看到思辨的种子在发芽。
你走过的路就是你的世界
千百年来,人类活动的半径越来越大。从一个家族来看,往往是一代人比一代人走的更远。一代人是一代人的肩膀,一代人是一代人的起跑线。每一代父母尽己所能,竭尽全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。让他们去远方,看世界,观风景,习本领,延展生命的宽度、深度、体验度。或许这是我们能给孩子的礼物。